江南文脉论坛|熊月之:从时空入手解读长江文化
交汇点讯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,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,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。在19日下午举行的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“长江文化与中华文明”高端对话中,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上海史学会原副会长熊月之,从时间和空间入手解读长江文化。
熊月之表示,万里长江不同的流域,由于地形和环境、自然禀赋不一样,高度不一样、水流不一样,带给每个地方的影响就不一样。长上海pos机办理江流域分成上游、中游、下游,九江以上,包括九江在内是上游;中游是九江这一带;九江以下是下游。 “上游形成了巴蜀文化,但‘巴’和‘蜀’虽然有共同的东西,但差别也很大。中游水流比较陡,而作为生活在长江下游的上海人,最重要的感受有两点,一是水,没有那么大的水,下游很多东西都不能解决,第二就是泥沙。”
长江的出海口,在历史上是不一样的。比如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《春江花月夜》中,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上海pos机办理生”,写的就不是上海,而是扬州。“因为那个时候出海口在扬州,上海浦东在唐朝以前还是在海洋里。包括南通很多地方,都是由上游逐渐带来的泥沙冲击成平原以后,带来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,使这些地方逐渐成为宜居宜业之地。”
处于不同的时代的人们,对于长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。
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”这是说,长江是古老的,是值得见证的。
“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,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。”这讲的是长江上海pos机办理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陈洁 顾星欣/文 吴俊 余萍/摄
商务广告咨询请添加微信:1292496908